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梦李白(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诗集

注解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
游子:此指李白。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句: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告归:辞别。
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句: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盖:指代达官。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谁说。
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
孰云网恢恢: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句: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简介

天宝三年(西元七四四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西元七五八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佳句

  •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翻译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分别时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活着的时候虽寂寞困苦,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评价

《唐诗归》:钟云:「明我常相忆」、「情亲见君意」,是一片何等精神往来(「三夜」二句下)!钟云:述梦语,妙(「告归」二句下)。钟云:悲怨在「满」字、「独」字(「冠盖」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起语,千言万恨;次二句,人情鬼语,偏极苦味。「告归」六句,梦中宾主语具是。「冠盖」二句,语出情痛自别。
《杜臆》:前篇止云「入我梦」,又云「恐非平生魂」,时此云「情亲见君意」,则魂真来矣,更进一步。……而「江湖多风波」,所以答前章「无使蚊龙得」之语也。交情恳至,真有神魂往来。止云泣鬼神,犹浅。
《唐诗快》:「行」字妙(首句下)。情至苦语,人不能道(「三夜」四句下)。竟说到身后矣,今人岂敢开此口(末二句下)。
《杜诗镜铨》:刘须溪云:结极惨黯,情至语塞。
《秋窗随笔》:老杜《梦李白》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昌黎《答孟郊》诗:「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同一慨然;而古人交情,于此可见。
《唐宋诗举要》:吴曰:先垫一句,以取逆势(「浮云」句下)。人吴曰:再垫,再挺(「冠盖」句下)。吴曰:咏叹淫洗(「斯人」句下)。吴曰:此中删去几千百语,极沉郁悲痛之致(「孰云」二句下)。吴曰:逆接(「千秋」句下)。吴曰:致慨深远(末句下)。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