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登石门最高顶诗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
长林罗户庭,积石拥基阶。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驶,噭噭夜猿啼。
沉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
心契九秋干,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石门:即石门山,在今浙江嵊州市,谢灵运《游名山志》说:“石门涧六处,石门溯水,上入两山口,两边石壁,后边石岩,下临涧水。”又云石门为己南居。
策:拄着手杖。
寻:小心翼翼地探着走路。
栖:住宿。
疏峰:远处的山峰。
抗:遥相对举。
高馆(guǎn):指建于石门绝壁上的精舍。
回溪:曲折回旋的溪流。
长林:高大的树木。
罗户庭:排列在门前庭外。
拥:堆满。
阶基:屋檐下靠墙脚高出地面的小块平台。
术:道路。
去子:离开的人。
惑故蹊(xī):忘记了原先走过的小路。
活活(guō):水流声。《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嗷嗷(jiào):动物的吼鸣声。
沉冥:深沉无欲。
守道:遵守养生之道。
不携:指没有二心。携,分离。
契:相合。
九秋:即秋天,因为一秋九十天。
干:树干,指经得起深秋风霜侵凌的松柏等。
目玩:用眼睛审视、欣赏。
三春:即春天,因为春季三个月。
荑(tí):草木的初生嫩叶。
居常:甘处贫穷。
处顺: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
安排:安于推移。指达到道家物我不分、人天合一、无忧无乐的境界。
同怀客:抱负相同的人。
青云梯:传说中架于青天白云间的梯子,登之可以升天成仙,这里借指隐逸之路。

简介

《登石门最高顶》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分三个层次,起二句为第一层点题,写晨登夕栖。中间十句为第二层,写宿山之所见、所闻。最后八句为第三层即景抒情,结出诗旨。这首诗的妙处是全诗十分注意偶句的锤炼,几乎通篇对偶,融情造景的精致有含与结构布局上的顺逆疏密,二者相合形成全诗森然傲兀的意态。

佳句

  •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翻译

早晨拄着手杖在山里小心翼翼地探着走路,晚上走累了在山里住宿。
远处的山峰遥相对举,迎面的山峰夹着曲折回旋的溪流。
高大的树木排列在门前庭外,石头堆满屋檐下靠墙脚高出地面的小块平台。
山岩连着山岩会让路没法走,茂密的竹林会使人道路迷失。
过来的人会忘记新走出来的路,离开的人忘记了原先走过的小路。
晚间溪水流动的声音“活活”作响,夜晚猿猴“噭噭”地叫着。
深沉无欲怎么能不理,遵守养生之道自己没有二心。
心相合则经得起深秋风霜侵凌,用眼睛欣赏春天草木的初生嫩叶。
甘处贫穷以等待终老,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达到道家物我不分、人天合一、无忧无乐的境界。
可惜没有抱负相同的人,一起走上隐逸之路。

评价

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俞樟华《池塘春草——谢灵运、孟浩然、王维诗选》:“石门之景,优美奇特,诗人登山临水,乐而忘返,自然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一起隐居山林,超然世外。全诗十分注意偶句的锤炼,几乎通篇对偶,陆时雍《诗镜总论》谓‘康乐神工巧铸,不知有对偶之烦’,斯言可信。”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