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论衡 · 实知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立也。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须学以圣。以圣人学,知其非圣。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狌狌知往,鳱鹊知来,禀天之性,自然者也。
                

诗集

注解

夫子:这里指孔子。
皆有所师:《韩诗外传·五》:「黄帝学乎大填,颛顼学乎录图,帝喾学乎赤松子,尧学乎尹寿,舜学乎务成子附,禹学乎西王国,汤学乎贷子相,文王学乎锡畴子斯,武王学乎太公。」圣:据文意疑当为「神」字。
鳱(gān)鹊:喜鹊。
禀天之性:王充认为万物的本性都是承受上天自然而然施放的气而形成的,所以这里这样说。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翻译

人的才智有高低之分,认识事物要通过学习纔行。通过学习纔能知道,不请教别人就不能认识事物。子贡说:「我的老师是无处不学习的,可是又何必要有个固定的老师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学问。」五帝、三王,都是有所师法的。有人说:「这是为了给人们做榜样。」我说:精心思考也可以作为人们的榜样,为什么一定要以勤学做榜样呢?事理很难凭空思考而得知,贤圣的才能却可以通过学习而具备。那些称为「神」的,是不学而知的;那些称为「圣」的,必须通过学习纔能成为圣。因为圣人也需要学习,所以知道他并不是神。天地之间,含有血气的动物,没有天生就知道一切的。猩猩知道过往人的姓名,喜鹊知道未来的喜事,因为它们承受了天的本性,自然就是如此的。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