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诗集

注解

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据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犹:如同、好象
橐籥(tuóyuè):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淈(gǔ):竭尽、穷尽。
俞:通「愈」,更加。
闻:一作「言」,见闻、知识。
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
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多闻数穷: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闻一说“言”。
守中:守住虚静。中,通「沖」,指内心的虚静。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翻译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