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太常引 · 寿韩南涧尚书

君王着意履声间,便合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功业后来看,似江左、风流谢安。
                

诗集

注解

寿韩南涧尚书:四卷本甲集作“寿南涧”。
韩南涧: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开封人。辛稼轩居信州,与韩相邻,往来唱和频繁。《上饶县志·寓贤》:“(南涧)徙居上饶,所居之前有涧水,改号南涧。”《花庵词选》:“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名家文献,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陆心源《宋史翼·卷十四·韩元吉传》:“韩元吉,字无咎,开封雍丘人,门下侍郎维之元孙。徙居信州之上饶,所居之前有涧水,改号南涧。词章典丽,议论通明,为故家翘楚。乾道三年,除江南转运判官。八年,权吏部侍郎。九年,权礼部尚书、贺金生辰使。凡所以觇敌者,虽驻车乞浆,下马盥手,遇小儿妇女,皆以语言挑之,往往得其情。淳熙元年,以待制知婺州。明年,移知建安府。旋召赴行在,以朝议大夫试吏部尚书,进正奉大夫,除吏部尚书。五年,乞州郡,除龙图阁学士,复知婺州。东莱吕祖谦之婿也。元吉少受业于尹和靖之门。与叶梦得、陆游、沈明远、赵蕃、张浚等唱和。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著有《易系辞解》、《焦尾集》、《南涧甲乙稿》。”
尚书:官名。始于战国,到隋唐设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宋承唐制。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刑、工等六部,各设尚书,掌管全权。韩南涧曾任吏部尚书。
君王:对皇帝的称呼。
着意:注意。
履声:穿着革履走路的声音。《汉书·卷七十七·郑崇传》:“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诤,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声,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紫宸:紫宸殿。北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大明宫》条:“开元十六年……右补阙施敬本、左拾遗张烜、右拾遗李锐等连名上疏曰:‘窃以紫宸殿者,汉之前殿,周之路寝,陛下所以负黼扆,正黄屋,飨万国,朝诸侯,人臣致敬之所,犹元极可见不可得而升也。’”
合押紫宸班:四卷本作“令押紫宸班”。宋制,凡朝会奏事,例由宰相、参知政事,分日知印押班,馀官则随班朝谒。押班,即领班。
“道吏部、文章泰山。”句:韩愈是韩南涧的先人,曾官至吏部侍郎。这里称赞韩南涧的文章与韩愈一样,名重当时。《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传·赞》:“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宋·欧阳修《寄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两百年。”吏部,吏部侍郎。
赤松:赤松子,汉朝隐士。《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讐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宋·王琪《国老谈苑·卷二》:“祥符中,处士魏野令山童持诗以献,曰:‘西祀东封俱礼毕,好来相伴赤松游。’”
功业:为国家建立功名事业。《史记·卷三·〈殷本纪·喾、契纪〉》:“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
江左风流谢安:《南齐书·卷二十三·王俭传》:“俭尝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江左,泛指长江以东之地。

简介

《太常引·寿韩南涧尚书》写于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辛稼轩时年四十三岁,闲居上饶带湖。韩南涧是作者的老朋友,往来唱和很多,据现有的资料,作者给韩南涧的词,就有九首之多。这首词用托物比兴的手法,引用历史上的故事,来颂扬韩南涧的才华,并鼓励他要有谢安东山再起之志。全词五十个字,却用了五个典故,但贴切自然,毫无堆积斧削的痕迹。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君王很重视你,听见你的脚步声,就知道是你来了;你的才能,早就应该叫你知印带班在紫宸殿上,做宰相的工作。近代又提出了尊重你的祖先韩愈,说是韩吏部的文章,光芒万丈,像泰山北斗;你的文章继承了韩吏部的传统,是令人钦仰的。我敬你一杯寿酒,祝你长寿,活到一千岁。你为什么早早地退居山林,与赤松子作伴闲游呢?你将来为国建立功业的前程是很大的。你一定会像江左的风流人物谢安那样,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