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蘼芜(míwú):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
长跪:直身而跪。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
故夫:前夫。
新人:新娶的妻子,对先前的妻子而言。
姝:好。不仅指容貌。当“新人从门入”的时候,故人是丈夫憎厌的对象,但新人入门之后,丈夫久而生厌,转又觉得故人比新人好了。这里把男子喜新厌旧的心理写得更深一层。
颜色:容貌,姿色。
手爪:指纺织等技巧。
閤(gé):旁门,小门。新妇从正面大门被迎进来,故妻从旁边小门被送出去。一荣一辱,一喜一悲,尖锐对照。这两句是弃妇的话,当故夫对她流露出一些念旧之情的时候,她忍不注重提旧事,诉一诉当时所受委屈。
缣(jiān)、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匹、丈:都是古代度量单位。一匹长四丈,宽二尺二寸。
不如:比不上。

简介

《上山采蘼芜》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徐陵辑)卷一。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诗中出现了故夫、弃妇和新人三个人物。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弃妇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弃妇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作者没有作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从侧面反映出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一个悲剧。此诗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后人常拿它与《诗经》中的《卫风·氓》《邶风·谷风》等媲美,和汉乐府民歌中的《白头吟》《怨歌行》等名篇并提。

佳句

  •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翻译

登上山中采蘼芜,下山偶遇前时夫。
故人长跪问故夫:“你的新妻怎么样?”
夫说:“新妻虽不错,却比不上你的好。
美貌虽然也相近,纺织技巧差得多。
新人从门娶回家,你从小门离开我。
新人很会织黄绢,你却能够织白素。
黄绢日织只一匹,白素五丈更有余。
黄绢白素来相比,我的新人不如你。”

评价

王夫之《唐诗评选》: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中,诗道废矣。此《上山采蘼芜》一诗所以妙夺天工也。杜子美仿之,作《石壕吏》,亦将、酷肖,而每于刻画处,逼写见真,终觉于史有余,于诗不足。论者乃以“诗史”誉杜。见驼则恨马背之不肿,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余冠英《乐府诗选》:这篇《乐府诗集》未收,《太平御览》引作《古乐府》,和《陌上桑》同一类型。
顾农《读〈上山采蘼芜〉说汉时妇女地位》:诗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故夫的回忆对比。他承认新人与故人相比有两点差距,一是外貌水平略差(“未若故人姝”),二是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故人。故夫先说二人“未若故人姝”,但马上又改口说“颜色类相似”。与其说这里表现了故夫对前后两任妻子外貌的比较一时拿不定主意,不如说评价中的参差流露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情形很可能是两人的外貌水平相差不多,但既然新人在劳动生产方面大大不如故人,于是其外貌也显得比较差了,但他总有点不肯坦然承认的意思。换一个角度看,故人是自己抛弃的,失掉她之后才深切地认识到她的价值,于是她的外貌也就显得更加美好。诗的作者并不回避甚至还充分利用了故夫言谈中的前后不一来表现这个人物,流露出非凡的心理洞察力以及对艺术表达的深切会心。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