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永遇乐 · 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诗集

注解

永遇乐(lè):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双调一百零四字。又名《消息》。
落日熔(róng)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niǎn)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簇带:簇,聚集之意;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端整、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风鬟(huán):指女子的头髮。

简介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上阕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阕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佳句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翻译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召唤,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整齐。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评价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霧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宋·刘辰翁《须溪词》: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宋·张炎《词源·卷下》:至如李易安《永遇乐》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此词亦自不恶。而以俚词歌于坐花醉月之际,似乎击缶韶外,良可叹也。
明·杨慎《词品·卷二》:辛稼轩词「泛菊杯深,吹梅角暖」,盖用易安「染柳烟轻,吹梅笛怨」也。然稼轩改数字更工,不妨袭用。不然,岂盗狐白裘手邪?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二》:(眉批)辛词「泛菊杯深,吹梅角暖」,与易安句法同。
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又「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杨用修以其寻常语度入音律,殊为自然。
清·水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一》:张端义《贵耳集》极推其元宵词《永遇乐》、秋词《声声慢》,以为闰阁有此文笔,殆为间气,良非虚美。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集·词话卷三》:柳屯田「晓风残月」,文洁而体清;李易安「落日」「暮云」,虑周而藻密。综述性灵,敷写气象,盖骎骎乎大雅之林矣。

评论区